朱烈教授荣获2004年度欧拉奖

(康庆德供稿)

 

2005年3月9日,在Florida Atlantic大学举办的第十四届组合数学与应用年会上,主席Ronald Mullin请Ralph Stanton教授宣布了2004年度Euler奖评选结果,我国苏州大学的朱烈教授荣获2004年度Euler奖。

 

欧拉(Euler)奖是由国际组合数学与应用协会(Institute of Combinatorics and its Applications,简称ICA) 颁发的终生成就奖,主要授予在组合数学研究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每年颁奖一次,每次至多颁发给两位受奖者。ICA颁发的奖项至今共有Euler奖、Hall奖和Kirkman奖三种。这是中国国内学者首次获得ICA颁发的奖项。

 

朱烈教授现年62岁,长期任教于苏州大学数学系。他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究正交拉丁方。令人称道的早期成果是给出了Euler猜想不成立的新的证明,其证明简洁漂亮,仅应用了Sade的特异直积构作。

 

朱烈教授是国际组合设计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至今已共发表论文150多篇,内容涉及Kirkman三元系大集、Hadamard矩阵、差簇、直交表、可分组设计、可分解设计、Steiner系、完美的Mendelsohn设计、各类正交表等多个组合设计分支,并涉及到与编码理论和密码学的联系。其研究成果体现了他研究的深度和宽度。利用强有力的递推构作,他解决了Steiner系S(2,4,v) 的嵌入问题;利用有关特征标的Weil定理,他对V(m,t) 向量的研究一直非常令人关注;通过理论与计算的结合,他确定了(q,4,1) 和 (q,5,1) 质数幂差簇的存在性;…… 。

 

1985年从加拿大Waterloo大学回国后,朱烈教授在苏州大学亲自创建了至今在国内组合设计界起着核心作用的研究群体。他所致力培养的一些研究生和年轻学者已在国际上享有很好的声誉。在2004年出版的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Designs中超过百分之二十的文章是来自这个群体的研究者创作或参与合作的。

 

在建立国内同加拿大组合设计研究群体的联系中,朱烈教授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他多次到加拿大访问、合作研究的结果。他的许多学生也因此到北美深造,许多加拿大学者则多次到中国来参加国内的组合学会议。

 

朱烈教授担任着国际上多个重要杂志的编委,如Annals of Combinatorics、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Designs、Ars Combinatoria等。他在1994-2002年担任中国组合数学学会理事长期间多次组织了国内的重要学术会议和学术讨论班、讲习班。

 

朱烈教授的研究工作已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杰出成果和不断创新精神在我国组合设计界和他指导的众多青年学者中已产生深远影响。

(康庆德供稿)

 

相关连接            历届欧拉奖的获奖者名单

1994: Claude Berge and Ron Graham

1995: J. A. Thas

1996: Hanfried Lenz

1996: J. H. Van Lint

1997: No award

1998: Peter Hammer and Anthony Hilton

1999: D. K. Ray-Chaudhuri

2000: Richard Brualdi and Horst Sachs

2001: Spyros Magliveras

2002: Herbert Wilf

2003: Peter Cameron and Charles Colbourn

2004: Doron Zeilberger and Zhu Lie

 

相关连接               学高身正一书生

—记获“欧拉奖”的首位华人数学家朱烈教授

(转自《文汇报》,孙宁华、丁姗)

 

获大奖众望所归

 

今年3月9日,在第十四届国际组合数学与应用年会上,国际组合数学权威大奖——“欧拉奖”第一次颁发给了华人科学家——苏州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朱烈教授。“欧拉奖”是由国际组合数学与应用协会颁发的终生成就奖,是组合数学方面的最高荣誉,是组合数学界许多探索者的毕生追求和梦想。

 

1965年毕业于江苏师范学院数学系的朱烈是苏大“土生土长”的教授。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固然与他的勤奋与睿智分不开;更重要的是,那份时时处处将自己置身于名利场之外的从容和淡泊,才是他成就事业的关键。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许多优秀的学子都把研究数学作为毕生的志向和追求。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数学等基础学科的前途也从上世纪80年代起遭遇了某种意义上的“寒流”。此时,只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意志坚定的人才能在这个领域坚持下去!

 

正是在这个时期,执着探索的朱烈在组合数学界逐步确立自己的地位。他对组合设计构作的前沿性著名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成果,先后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国内的许多重要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并赢得了国内外专家的称赞和高度评价。对朱烈的“关于欧拉猜想的一个简短证明”,英国著名数学家A.KeedWell在他的专著《统计科学百科全书》卷III中给予很高的评价:“朱烈的证明,据我所知是迄今最短和最漂亮的证明。”

 

育英才用心良苦

 

如果说,获得“欧拉奖”是对朱烈40年来科研工作的一个完美总结,那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则是对他为人师表的充分肯定。

 

他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不是体现在态度的严厉和言辞的凌厉之间,而是通过“严于律己”的方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朱烈不喜欢学生礼节性的登门造访,但只要是为了探讨问题,他是来者不拒的。他家的小客厅里悬挂着一块大白板,学生们来了以后,朱烈很少与之寒暄,往往是径直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单刀直入地展开讨论。未能解决的,朱烈会在一夜深思之后再作探讨。

 

惜才爱才是朱烈在人才培养上的另一特点。有一次,他在加拿大访问期间,在一家书店里发现了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关于动力系统的原版书。尽管书价很高,可他想都没想就买了下来。回到苏州后,他把这本书送给了数学学院年轻的教师曹永罗。曹永罗并不是朱老师的研究生,也不是和他同一个研究方向,朱老师以他的无私和真诚再一次赢得了大家的敬重。

 

这样的精心调教和潜移默化,能培养出类拔萃的学生实属必然,所以,他的学生有的年纪很轻就成了教授、博导,有的成了国际权威刊物的编辑。他所率领的研究群体也在国际组合数学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一个数字足以让他欣慰:在2004年出版的国际杂志Journal of Combinatorial Designs中超过20%的论文来自这个群体。

 

处世事淡泊名利

 

他对青年学生寄予厚望,更对品学兼优而家境清贫的学生给予细心而周到的呵护。冬天的时候,他会主动与院里联系,为学生买好衣服;年终的时候,他又把部分津贴拿出分送给困难的学生。

 

 一次次的慷慨解囊,是因为他生活富裕、收入颇丰吗?不是的,了解朱老师的人都知道,和他对学生的慷慨大方相比,他对自己和家庭的花费则显得有些“小气吝啬”了。

 

第一次到朱老师家拜访的学生都会惊讶于他居住环境的简陋:80平方米的面积,水泥地、石灰墙、老式家具,唯一称得上高档的现代电器就是书房里的那台电脑。

 

朱烈教授把利益看得特别淡,即使得之无愧,他也要拱手相让。以前,数学科学学院只有应用数学一个博士点的时候,学校按规定只能给学院一个一级岗位,朱烈是应用数学专业的带头人,完全有资格申报这个岗位。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只申报了二级岗。他说,一级岗只有一个,让其他教授报吧。前几年,学校有一批复式结构的房子,近200平方米,按条件他有资格要,但他没有。他说,给别人吧,现在的80平方米就可以了!这位精于计算的数学家对自己的经济账反倒懒得计算了!他告诫学生:“如果想在科学事业上有所成就,就必须把生活简单化!”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朱烈教授40年科研和教学生涯的一个贴切写照,拥有这样的老师,是学生的幸运,是苏大的幸运,是学界的幸运!

 

(转自《文汇报》,孙宁华、丁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