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邵逸夫奖颁奖礼在香港举行

(转自新华网,王成云

 

邵逸夫(右二)、香港特区署理行政长官许仕仁(左二)、杨振宁博士(左一)、香港中文大学前任校长马临(右一)在颁奖典礼上。

 

第二届邵逸夫奖二日晚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颁奖典礼,香港特区署理行政长官许仕仁在邵逸夫奖创办人邵逸夫爵士陪同下,为四名获奖者颁奖。

 

许仕仁在致辞时表示,优质教育是培育科学家的基础,香港近年大力投资在教育方面,亦推行一些主要的教育改革,以及检讨学制、提升教学质素,希望学生在离开学校的时候,是一个有独立思考的人。

 

许仕仁又说,政府承诺发展研究文化,将研究提升至国际水平,而资助大专院校研究以及提升他们的研究水平,已经取得成绩。他又提到,香港的大学研究员在二00三年对抗沙士时,亦对全球有贡献。

 

今届邵逸夫奖的天文学奖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天文学教授杰弗里马西教授(Prof. Geoffrey Marcy)和瑞士日内瓦大学天文学教授的米歇尔麦耶教授(Prof. Michel Mayor)平分,为表彰他们最早发现太阳系以外的一个恒星的行星,了解其质量与轨道,从而引导出对行星之产生的革命性的新认识。

 

生命科学与医学奖由英国剑桥大学细胞信讯荣誉教授的迈克尔贝里奇爵士(Prof. Sir Michael Berridge)获得,以表彰他发现调控细胞的运作中钙的关键作用。

 

数学科学奖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安德鲁维尔斯教授(Prof.  Andrew  John Wiles)获得,为表彰他对最后定理的证明,解决了这个困扰世界数学界长达三百多年的难题。

 

除了邀得许仕仁出任主礼嘉宾,大会还邀请了诺贝尔奖物理得主杨振宁、台湾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徐遐生、香港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及中科院资深院士吴文俊作为演讲嘉宾。四人分别为邵逸夫奖的评审会主席、天文学奖遴选委员会主席、生命科学与医学奖遴选委员会主席,及数学科学奖遴选委员会主席。

 

郡逸夫奖由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提供资助,于二00二年十一月宣告成立,以表彰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获得突破成果,和该成果对人类生活产生意义深远影响的科学家,原则是不论得奖人的种族国籍和宗教信仰。

 

据介绍,该奖项每年颁奖一次,每项奖金一百万美元。它设有三个奖项,分别为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经过评选,今届获奖者名单于今年六月揭晓。

 

当日,第二届邵逸夫奖在香港举办颁奖典礼,4名在天文学、生命科学与医学、数学科学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科学家获此殊荣。

 

本届邵逸夫奖的天文学奖得主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文学教授杰弗里·马西和瑞士日内瓦大学天文学教授米歇尔·麦耶。两人最早发现太阳系以外的一个恒星的行星,了解其质量与轨道,从而引导出对行星产生的新认识。生命科学与医学奖授予英国剑桥大学细胞信息荣誉教授迈克尔·贝里奇,以表彰他发现调控细胞的运作中钙的关键作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教授安德鲁·维尔斯因证明数学家一直困惑不解的最后定理而获颁数学科学奖。  

 

链接:邵逸夫奖

 

用以表彰世界杰出科学家的邵逸夫奖是按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意愿于20021115在香港宣告创立的。  

 

邵逸夫奖的颁奖原则是:不论得奖者的种族国籍、宗教信仰,而以其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获得突破成果,且该成果对人类生活有意义深远的影响为旨要。  

 

邵逸夫奖每年颁奖一次,奖金金额100万美元。邵逸夫奖设有天文学、数学科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三个奖项。这三个奖项也是诺贝尔奖所没有的。

 

邵逸夫奖评审会主席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出任。

 

邵逸夫奖由行政中心设在香港的邵逸夫奖基金会负责管理及执行。基金会由董事会、理事会、评审会和秘书处4个部分组成。评审会负责选出得奖人,其下设三个奖项委员会,各设1名首席评审和4位评审。奖项委员会负责邀请奖项候选人的提名及评选工作。评审程序每年6月开始,第二年6月宣布得奖人名单,8月颁奖。 

 

第一届颁奖将于2004年举行。邵逸夫奖是按邵逸夫先生意愿设立的。今年85岁的邵逸夫先生长期致力于文化、教育、慈善事业,目前是香港无线电视台行政主席。